- 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利息裁判标准辨析
- ——张某上诉戴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周熙娜 向玗 发布时间:2017-4-17
【裁判要点】
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借款人已付利息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应予调整,复利的计算不能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第七条,《北京市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第十八条
【基本案情】
原告戴某诉称:戴某与张某于2011年8月18日在北京市朝阳区现代城签订《协议书》及《借款合同》,约定戴某于2011年1月14日借给张某现金111万元,利息为每月2.5%,张某应于2011年10月30日之前还清全部本金及利息;当日,双方签订《房屋抵押合同》,约定将张某所有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XX厅街XX号院X号楼X单元XXX号的房产抵押给戴某以担保借款本金111万元及每月2.5%利息的偿还,并已办理了相应的抵押登记,取得了他项权证。但张某至今未偿还上述借款。故戴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偿还借款111万元,并以111万元为基数,偿还2011年1月14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的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要求判令戴某就上述借款本息对抵押物优先受偿,张某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张某辩称:张某仅向戴某借款55万元,戴某主张的111元借款并未实际发生,张某已偿还借款32.5万元,现同意偿还22.5万元并按年息10%支付利息,不同意戴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9年4月16日,张某向戴某借款,并出具借条,内容为:张某借戴某现金605000元,约定三个月内归还,如果到期未还,愿意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XX厅街XX号院X号楼XXX号个人名下房产出售还款或以现金方式还款,并承担年息10%。庭审中,张某称其实际借款金额为55万元,另有5万元系利息,戴某并未实际给付。戴某对此不予认可,称实际借款金额为605000元,其中55万元以转账方式支付,另55000元以现金方式支付。
同日,张某向戴某出具承诺书,内容为:本人张某自愿将无争议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X员厅街XX号院X号楼X单元XXX号自己名下的产权房及产权证(不挂失)抵押给戴某。自2009年4月16日起,每月支付戴某55000元,如果因本人原因超过应付款7日未支付上述款项,则戴某可以不通过本人自行处理上述房产。本人还清戴某的605000元时,该承诺书自动生效。
审理中,双方均认可上述借款发生后,张某给付戴某325000元,双方均确认该325000元系张某支付给戴某的六个月的利息。
2011年1月14日,张某向戴某出具借条,内容为:张某借戴某现金1110000元,约定于2011年4月15日之前全部还清;逾期未还,则按月息2.5%支付利息;另外,2010年底前戴某所写收条全部作废。
2011年8月18日,戴某作为甲方、张某作为乙方签订《协议书》,约定甲方于2011年1月14日借给乙方现金1110000元;乙方承诺,上述借款于2011年10月30日之前将所借本金及约定的利息(每月2.5%)全部归还甲方;乙方自愿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X员厅街XX号X号楼X单元XXX号的自己名下的房产作抵押登记,担保上述款项的归还;房产证由甲方保存;如果到期未还,乙方愿意将上述房产出售归还甲方的借款。
同日,戴某作为贷款方与作为借款方的张某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111万元,借款利息为月息2.5%,利随本消;借款时间自2011年1月14日起至2011年10月30日;还款方式为一次性打入卡里;借款方用房产作抵押,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方的贷款,贷款方有权处理抵押品,借款方到期如数归还贷款的,抵押品由贷款方退还给借款方;借款方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本付息。
同日,张某作为抵押人(甲方)与作为抵押权人(乙方)的戴某签订房屋抵押合同,约定甲方以其所有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X员厅街XX号X号楼X单元XXX号房屋(以下简称XXX号房屋)作为抵押财产为甲方向乙方的111万元借款及月息2.5%提供抵押担保。
2011年9月6日,XXX号房屋办理了抵押登记,戴某作为房屋他项权人取得了房屋他项权证书,他项权利种类为一般抵押,债权数额为111万元。
庭审中,关于111万元的构成,戴某主张包括605000元的本金及上述本金自2009年10月16日起至2011年1月14日的利息22万元(以月息2.5%计算),另,2011年1月14日,戴某以现金形式出借给张某29万元,双方经协商,确定总金额为111万元。张某对此不予认可,称其并未向戴某借款29万元,111万元中除55万元借款本金外,均为利息,经双方协商,确定为111万元。
二审期间依法补充查明以下事实:戴某向张某一共出借本金为895000元(2009年4月16日出借本金605000元及2011年1月14日出借本金29万元)。
【裁判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于2014年3月作出(2013)朝民初字第39591号民事判决。判决:一、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戴某借款一百零四万一千九百五十八元,并支付利息(以一百零四万一千九百五十八元为基数,自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四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二、原告戴某对被告张某所有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X员厅街XX号院X号楼X单元XXX号房屋拍卖或者变卖的价款,按照抵押担保的顺序享有优先受偿权;三、驳回原告戴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宣判后,张某提出上诉。因一审认定事实有误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5月19日作出(2014)三中民终字第06169号民事判决,一、维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3)朝民初字第39591号民事判决第二项;二、撤销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3)朝民初字第39591号民事判决第一项、第三项;三、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戴某本金八十九万五千元及利息(利息分两笔,第一笔以六十万五千元为基数,自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六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第二笔以二十九万元为基数,自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四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前述各项利息均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计算,并应从中扣除张某已经向戴某给付的利息三十二万五千元);四、驳回戴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评析】
本案争议焦点有四。一、戴某第一次向张某实际交付的本金是55万元还是605000元;二、张某已经偿还的325000元是利息还是本金;三、戴某是否向张某交付29万元现金;四、2011年1月14日签订的借条中111万元的实际构成。
关于争议焦点一。根据戴某提交的借条显示,张某收到借款605000元,且张某认可该借条真实性,现张某未提交证据推翻该借条,故法院认为,戴某第一次向张某实际交付的本金为605000元,张某提出仅收到55万元本金的上诉理由,证据不足,法院不予采信。
关于争议焦点二。双方在一审中已经确认325000元是张某偿还的利息,且二审期间张某并未提交充分证据对其自认予以推翻,故法院认为该325000元属于张某偿还的利息,张某关于325000元偿还的是本金的上诉理由,法院不予采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一审法院未对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部分的利息予以调整,法院予以纠正。
关于争议焦点三。张某否认收到戴某于2011年1月14日给付的借款29万元,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及戴某的经济能力,29万元并不属于金额较大的款项,戴某对交易细节作出了合理解释,张某并未提供充分证据推翻其当天出具的借条、协议书、借款合同,故法院对张某未收到29万元现金借款的上诉理由,不予采信。
关于争议焦点四。对于111万元的构成,戴某主张111万元中包括60.5万元的本金及上述本金自2009年10月16日起至2011年1月14日的利息22万元(以月息2.5%计算),另,2011年1月14日,戴某以现金形式出借给张某29万元,双方经协商,确定总金额为111万元。张某对此不予认可。法院认为,综合前述争议焦点的论述,戴某向张某一共出借本金为89.5万元(2009年4月16日出借本金60.5万元及2011年1月14日出借本金29万元)。戴某主张的111万元中包含利息,该部分利息金额超过了银行贷款利率四倍,一审法院虽对此按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进行了调整,但因该部分利息属于60.5元本金产生的利息,上述利息作为本金后,又重新按银行贷款利率四倍计算了利息,显然已经超出了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界定的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故一审法院判决张某偿还借款1041958元及利息不当,法院予以纠正。
综上,法院认为,张某的上诉请求部分成立,法院予以支持。一审法院认定基本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法院补充查明事实后依法改判。
【案例注解】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过程中,利息裁判是经常碰到的问题。本案中针对利息的给付,产生的争议主要是:一、超付利息的问题;二、复利的处理。
一、超付利息的问题。债务人在已经付清借款本息后,又要求债权人就已付利息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予以返还的,大部分观点认为应不予支持[1]。理由主要是,借款本息已经支付完毕,为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法院不宜主动调整。但若债务人尚未付清借款本息,前期已付利息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是否应抵做本金,各地做法不一,有的予以调整,有的不予调整[2]。予以调整的要理由主要是,双方之间的债务并未全部清偿,超付利息系不受法律保护的利息,超付利息应抵做本金。本案采用予以调整的审判思路。
二、关于复利的处理。实践中需要注意两点:1、复利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七条规定,借贷双方可以约定复利,应当认定有效,但是不得超过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3]。2、关于四倍利率的起算。法院认为,为有效打击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倾向,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应从最初的本金开始计算,总的利息不得超过四倍利率,《江苏省高院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意见》亦持此种观点。
综上所述,合法的民间借贷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对民间借贷的合法利息应当予以保护是基本原则。但是对于超过法定限制的高利贷应当严格禁止。
[1]《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十六条规定:“债务履行完毕后,借款人以利息或者违约金超过司法保护幅度为由,起诉请求出借人返还其已支付的利息或者违约金的,一般不予支持。”
[2]《江苏省高院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意见》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借款人尚未按约偿还借款本息,在审理过程中请求将已经支付的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的部分冲抵本息的,应予支持。”
[3]《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第十八条规定:“贷款人根据约定将利息计入本金请求借款人支付复利的,折算后的实际利率没有超出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界定的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 相关内容
- ·民间借贷案件中仅有转账凭证情形下裁判思路辨析
- ·最高法执行局:重点解读“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
- ·民间借贷中,借条中“今借到”是否等同“已收到”?
- ·名为股权投资实为民间借贷 本网律师使被告减少支付71%
- ·借条载明了还款日期与逾期利息 诉讼时效如何确定
-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应以借期内外还款区分上限利率
- ·民间借贷超限利息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及处理思路
- ·对民间借贷服务费的审查与处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
- ·提供借款后立即要求支付利息属于变相预先扣除利息
- ·未履行公证债权文书的应计算并执行迟延履行期间加倍部分的债务利息
- ·审判实践中民间借贷纠纷责任主体界定问题探究
- ·超法定标准利息法律效力的确认
- ·实际借款人不能认定为民间借贷关系中的债务人
- ·被告对利息产生质疑的举证责任辨析
- ·民间借贷纠纷中如何判定“孤证”的证明力
- ·有欠条不必然成立民间借贷关系
- ·出借前预支的利息应从本金中扣除
- ·只有转账凭证能否判定为民间借贷
- ·民间借贷:区别“表象不明”与“实质不明”
- ·民间借贷利息:约定不规范≠约定不明确
- ·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探析
- ·收到借款后立即支付利息与预先扣除利息不同
- ·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利息裁判标准辨析
- ·未约定付款时间的货款以出具欠条之日起算逾期利息
- ·仅有金融机构转账凭证能否认定民间借贷关系
- ·民间借贷大额现金交付的举证责任及认定
- ·民间借贷案件应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力度
- ·民间借贷规定第23条第1款之商榷
- ·民事审判中利息给付问题浅析
- ·民间借贷纠纷中虚假陈述的认定及责任承担
- ·民间借贷乱象纷呈 四大抓手防止赖账
- ·民间借贷纠纷中出借人主张大额现金交付的认定
- ·围式模型构建:民间借贷案件事实认定规则新探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 ·民间借贷纠纷地域管辖的演变及其追问
- ·对网络转账引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思考
- ·“利息约定不明”与“利率发生争议”的区别
- ·浅析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建议
- ·最高法院公报判例中9条民间借贷裁判规则
- ·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2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
- ·借款时扣除利息本金应如何认定
- ·以房屋买卖合同为民间借贷担保纠纷的裁判思路
- ·民间借贷中关于利息的10个实用问答
- ·严格审查民间借贷关系准确识别恶意诉讼
- ·基于民间借贷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问题
- ·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4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几个新问题及原因
- ·网络聊天记录在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证据效力
- ·民事执行中迟延履行利息问题的探讨
- ·民间借贷涉嫌犯罪法律实务
- ·民间借贷案件中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的处理
- ·深度解读《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七大问题
- ·民间借贷多个保证人保证期间的确定
- ·违约金、滞纳金及利息损失在实务中的区别与应用
- ·名为房屋买卖实为民间借贷的司法认定
- ·预扣利息类借贷纠纷中本金的认定与处理
- ·借条未注明利率是否应支付利息
- ·民间借贷:证明的盖然性标准
- ·民间借贷 5 个典型案例
-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六大变化
- ·民间借贷纠纷中,如何证明出借人已履行合同?
- ·知晓民间借贷规则 把控民间资金融通
- ·民间借贷本息计算的争议及解决
-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 ·民间借贷:高利回报暗藏法律风险
- ·仅有借条的民间借贷案件,借条的证据效力如何把握?
- ·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实施后“尚未审结”案件仍按“四倍利率”判决
- ·互联网时代民间借贷纠纷有点“叛逆”
- ·对民间借贷规定第16条和第17条的理解
- ·关于在民间借贷案中出借人能否成为代为履行人问题的探析
- ·从民间借贷新司解看审理思路新变化
- ·关于民间借贷利率24%和36%的法理基础和历史依据
- ·最高法院就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司法解释
-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民间借贷中罪与非罪的判断与处理
- ·约定利息的借款逾期未还 逾期利息如何计算
- ·民间借贷若干实务问题的司法观点
- ·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合理界定
——兼议民间借贷案件的防化 - ·最高法院:逾期借款利息裁判规则10条
- ·网络聊天记录在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证据效力认定
- ·民间借贷面面观
- ·谈谈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 ·民间借贷纠纷中举证责任转换规则
- ·民间借贷中“转条”行为的性质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应审查是否存在真实给付
- ·民间借贷中罪与非罪的判断与处理
- ·应依民间借贷合同性质确定履行地
- ·建设工程领域民间借贷纠纷的责任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中保证责任的认定
- ·如何确定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地
- ·从本案看法院对已支付超四倍利息的处理
- · 民间借贷纠纷新动向唤立法规制 虚假诉讼增多
- ·最高法院解读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 ·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 过期限担保的民间借贷中保证责任应否免除
- ·未约定还款期限 借款利息是否会过诉讼时效
- ·以一则案例谈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思路与对策
- ·买卖合同案件中买受人出具欠条利息如何起算
- ·如何确定该案中利息损失的起算点
- ·本案是合伙炒股还是民间借贷纠纷
- ·审理民间借贷应贯彻书证效力大于证人证言原则
- ·民间借贷中约定的“滞纳金”应否支持
- ·欠款纠纷中的利息诉求能否支持
- ·该案借款违约金及利息能否同时获得支持
- ·民间借贷中的“欠款条”应如何认定
- ·“利息转入本金计付”的效力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几个相关问题的认定
- ·债务人不支付到期银行借贷利息是否构成预期违约
- ·民间借贷能否计算复利
- ·民间借贷中的房产抵押如何认定
- ·迟延履行利息计算基数的确定
- ·一次利息算在二次本金中的借款是否属复利
- ·法院能否受理对工程款利息提起的诉讼
- ·民间借贷纠纷中基础法律关系的证明责任
- ·处理民间借贷纠纷应破除“身份主义”和“公章崇拜论”
- ·关于债务案件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问题
- ·民间借贷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 ·民间借贷中能否同时主张利息和违约金
- ·民间借贷案虚假诉讼的法律应对
- ·他项权利未登记的利息等费用有无优先受偿权
- ·经适房购房资格被取消 想要回购房款利息被驳
- ·未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能否主张利息损失
- ·民间借贷约定利息过高法律不保护
- ·浅析民间借贷案件中借条与欠条的区别
- ·民间借贷“预先扣息”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 ·诉讼时效未中断 本金利息判全还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若干问题研究
- ·民间借贷案非法目的的审查
- ·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的适用范围
- ·该行为是否形成民间借贷
- ·利息损失没超出定金收益应双倍返还定金
- ·民间借贷纠纷裁判依据的规范化构建
- ·债务利息、违约金等能否作为迟延履行的基数
- ·民间借贷案件中利率约定条款的效力
- ·民间借贷纠纷审理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 ·担保公司高息放贷 诉讨利息未获支持
- ·谈民间借贷中逾期还款利息应如何确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 ·借条在民间借贷中的效力认定
- ·民间借贷中利用法院裁判实现非法利益的规制
- ·民间借贷中有重大瑕疵的证据如何审查
- ·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
- ·从本案看民间借贷关系的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条、欠条与收条之间的辨析
- ·工程款垫资与利息保护规则(二)
- ·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 ·最高法院解读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通知答记者问
- ·工程款垫资与利息保护规则(一)
- ·狂飙的民间借贷如何软着陆
- ·民间借贷——急需法律缰绳的野马
- ·如何让民间借贷走上阳光路:宜“疏”不宜“堵”
- ·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 ·非正常民间借贷高位运行 民间借贷案缺席判决突出"金融化"隐现
- ·浅析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审理对策
- ·法官解读:债务利息计算中同期同档的理解与适用
- ·民间借贷:自利与法律的冲突
- ·民间借贷纠纷案中盖然性判断的运用
- ·民间借贷中的“罪与罚”
- ·民间借贷纠纷
- ·民间借贷纠纷法律问题分析
- ·民间借贷案件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 ·民间借贷一体两面:情谊与规则
- ·无息借贷到期不还 逾期利息理应支付
- ·民间借贷纠纷中“特殊欠条”的认定
- ·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浅析当前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 ·销售员无证代签保险合同 调解后公司退还保费利息
- ·关于境外分行取得来源于境内利息所得扣缴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 ·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 ·“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之法律适用
- ·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个人账户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
- ·关于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垫资和垫资利息若干问题
- ·建筑工程非法转包以审计确认的造价结算,垫资利息从起诉之日起算
- ·拖欠工程款利息时间应从建设工程交付之日起算
- ·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
- ·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 ·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 ·执行中迟延履行债务利息之计算
-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民间借贷及其法律思考
- ·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
- ·高利贷的合法化生存——民间借贷纠纷调查
- ·浅议民间借贷案件中利息争议的认定与处理标准
- ·民间借贷本金和逾期还款责任范围之确定
- ·民间借贷中约定的违约金应如何处理
- ·本案不宜直接支持逾期利息
- ·民间借贷中违约金条款的效力
- ·本案借款利息应如何计算——兼评现行立法关于复利的规定
- ·民间借贷利息约定的解释
- ·关于因法院错判导致债权利息损失扩大保证人应否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
- ·央行松绑民间借贷:年息超21.24%将不叫非法
- ·民间借贷法律松绑引发四大疑问 专家:不是人人都能成放贷人
- ·民间借贷立法或将分流业务
- ·恢复灾区商业网点贷款利息补贴政策出台
- ·法官剖析民间借贷纠纷加剧缘由
- ·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办法出台 民间借贷机构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