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郭旗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实际上明确了民间借贷归属于借款合同。 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民间借贷纠纷形形色色,应注意把握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妥善适用,下面从借贷合同效力、举证责任、法律适用谈一下。
一、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在认定借贷行为的效力从宽。
《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这一条文确定了只要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实施订立、变更和终止借贷行为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就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再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允许民间借贷的有偿性,借贷利率可以高于国家银行利率,突破了以往民间有息借贷的禁区。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1月颁布的《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问题的批复》,更是明确“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该司法解释仅限定了以下四种无效情形: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2、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因此,在认定民间借贷行为的效力上,不应过于严格,只要从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以认定有效。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在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需说明的是超出的利息不予支持,而非全盘否定合同的效力。
二、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应注意分清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公民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当事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借贷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多有亲属关系或同事、同乡、同学等社会关系,在借贷形式上表现出简单和随意性,不签订书面协议或仅仅由借款人出具一张内容简单的借据的情形较多。一旦发生纠纷,借贷双方都很难举出说服力很强的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出借方对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以及出借方已将借款提供给借款人负有举证责任,而借款人则对于其已履行还款义务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案件中常常发生被告对原告所提供的借据不予认可,否认借据上的签名系被告所签的情况。对由此产生的申请鉴定义务承担问题,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有的让被告承担,也有的让原告承担。导致这一情形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分清举证责任的负担问题,在借据上的签名无法鉴定或鉴定不出真伪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将不利后果不适当地分配给其他当事人。笔者认为,在被告否认且确无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应由原告申请鉴定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应法律后果为宜。
三、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必须正确地适用法律规范
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目前涉及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此外,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两个司法解释亦分别对此类案件的程序问题、效力认定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笔者认为,在案件的审理中,应正确适用上述法律规范。首先,《民法通则》对民间借贷合同的规定比较原则,只规定了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而《合同法》对民间借贷的规定比,《民法通则》具体、明确,由于《合同法》是合同关系的专门法,故《合同法》是民间借贷合同的主要和直接的法律依据。其次,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案件中涉及当事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是否存在代理、借款诉讼时效等,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而当涉及到合同具体权利义务的判断时,尽管《民法通则》可能有所涉及,但仍应适用《合同法》的规定。最后,因《合同法》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当《合同法》有明确规定时,应当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如《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有关民间借贷的规定大部分已被《合同法》所吸收,因此当两者都有相应规定时,应当适用《合同法》。如《合同法》没有规定,而以前的司法解释有规定,只要以前的司法解释不违背《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就可以适用。
- 相关内容
- ·民间借贷案件中仅有转账凭证情形下裁判思路辨析
- ·民间借贷中,借条中“今借到”是否等同“已收到”?
- ·名为股权投资实为民间借贷 本网律师使被告减少支付71%
-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应以借期内外还款区分上限利率
- ·民间借贷超限利息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及处理思路
- ·对民间借贷服务费的审查与处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
- ·审判实践中民间借贷纠纷责任主体界定问题探究
- ·实际借款人不能认定为民间借贷关系中的债务人
- ·民间借贷纠纷中如何判定“孤证”的证明力
- ·有欠条不必然成立民间借贷关系
- ·只有转账凭证能否判定为民间借贷
- ·民间借贷:区别“表象不明”与“实质不明”
- ·民间借贷利息:约定不规范≠约定不明确
- ·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探析
- ·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利息裁判标准辨析
- ·仅有金融机构转账凭证能否认定民间借贷关系
- ·民间借贷大额现金交付的举证责任及认定
- ·民间借贷案件应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力度
- ·民间借贷规定第23条第1款之商榷
- ·民间借贷纠纷中虚假陈述的认定及责任承担
- ·民间借贷乱象纷呈 四大抓手防止赖账
- ·民间借贷纠纷中出借人主张大额现金交付的认定
- ·围式模型构建:民间借贷案件事实认定规则新探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 ·民间借贷纠纷地域管辖的演变及其追问
- ·对网络转账引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思考
- ·浅析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建议
- ·最高法院公报判例中9条民间借贷裁判规则
- ·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2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
- ·以房屋买卖合同为民间借贷担保纠纷的裁判思路
- ·民间借贷中关于利息的10个实用问答
- ·严格审查民间借贷关系准确识别恶意诉讼
- ·基于民间借贷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问题
- ·最高法院:民间借贷纠纷49个常见疑难问题裁判指引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几个新问题及原因
- ·网络聊天记录在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证据效力
- ·民间借贷涉嫌犯罪法律实务
- ·民间借贷案件中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的处理
- ·深度解读《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七大问题
- ·民间借贷多个保证人保证期间的确定
- ·名为房屋买卖实为民间借贷的司法认定
- ·民间借贷:证明的盖然性标准
- ·民间借贷 5 个典型案例
-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六大变化
- ·民间借贷纠纷中,如何证明出借人已履行合同?
- ·知晓民间借贷规则 把控民间资金融通
- ·民间借贷本息计算的争议及解决
-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 ·民间借贷:高利回报暗藏法律风险
- ·仅有借条的民间借贷案件,借条的证据效力如何把握?
- ·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实施后“尚未审结”案件仍按“四倍利率”判决
- ·互联网时代民间借贷纠纷有点“叛逆”
- ·对民间借贷规定第16条和第17条的理解
- ·关于在民间借贷案中出借人能否成为代为履行人问题的探析
- ·从民间借贷新司解看审理思路新变化
- ·关于民间借贷利率24%和36%的法理基础和历史依据
- ·最高法院就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司法解释
-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民间借贷中罪与非罪的判断与处理
- ·民间借贷若干实务问题的司法观点
- ·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合理界定
——兼议民间借贷案件的防化 - ·网络聊天记录在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证据效力认定
- ·民间借贷面面观
- ·谈谈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 ·民间借贷纠纷中举证责任转换规则
- ·民间借贷中“转条”行为的性质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应审查是否存在真实给付
- ·民间借贷中罪与非罪的判断与处理
- ·应依民间借贷合同性质确定履行地
- ·建设工程领域民间借贷纠纷的责任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中保证责任的认定
- ·如何确定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地
- · 民间借贷纠纷新动向唤立法规制 虚假诉讼增多
- · 过期限担保的民间借贷中保证责任应否免除
- ·以一则案例谈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思路与对策
- ·本案是合伙炒股还是民间借贷纠纷
- ·审理民间借贷应贯彻书证效力大于证人证言原则
- ·民间借贷中约定的“滞纳金”应否支持
- ·民间借贷中的“欠款条”应如何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几个相关问题的认定
- ·民间借贷能否计算复利
- ·民间借贷中的房产抵押如何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中基础法律关系的证明责任
- ·处理民间借贷纠纷应破除“身份主义”和“公章崇拜论”
- ·民间借贷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 ·民间借贷中能否同时主张利息和违约金
- ·民间借贷案虚假诉讼的法律应对
- ·民间借贷约定利息过高法律不保护
- ·浅析民间借贷案件中借条与欠条的区别
- ·民间借贷“预先扣息”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若干问题研究
- ·民间借贷案非法目的的审查
- ·该行为是否形成民间借贷
- ·民间借贷纠纷裁判依据的规范化构建
- ·民间借贷案件中利率约定条款的效力
- ·民间借贷纠纷审理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 ·谈民间借贷中逾期还款利息应如何确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 ·借条在民间借贷中的效力认定
- ·民间借贷中利用法院裁判实现非法利益的规制
- ·民间借贷中有重大瑕疵的证据如何审查
- ·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
- ·从本案看民间借贷关系的认定
- ·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条、欠条与收条之间的辨析
- ·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 ·最高法院解读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通知答记者问
- ·狂飙的民间借贷如何软着陆
- ·民间借贷——急需法律缰绳的野马
- ·如何让民间借贷走上阳光路:宜“疏”不宜“堵”
- ·非正常民间借贷高位运行 民间借贷案缺席判决突出"金融化"隐现
- ·浅析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审理对策
- ·民间借贷:自利与法律的冲突
- ·民间借贷纠纷案中盖然性判断的运用
- ·民间借贷中的“罪与罚”
- ·民间借贷纠纷
- ·民间借贷纠纷法律问题分析
- ·民间借贷案件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 ·民间借贷一体两面:情谊与规则
- ·民间借贷纠纷中“特殊欠条”的认定
- ·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浅析当前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民间借贷及其法律思考
- ·高利贷的合法化生存——民间借贷纠纷调查
- ·浅议民间借贷案件中利息争议的认定与处理标准
- ·民间借贷本金和逾期还款责任范围之确定
- ·民间借贷中约定的违约金应如何处理
- ·民间借贷中违约金条款的效力
- ·民间借贷利息约定的解释
- ·央行松绑民间借贷:年息超21.24%将不叫非法
- ·民间借贷法律松绑引发四大疑问 专家:不是人人都能成放贷人
- ·民间借贷立法或将分流业务
- ·法官剖析民间借贷纠纷加剧缘由
- ·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办法出台 民间借贷机构浮出水面